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1:57:46 来源: sp20241105
图①:李辉正在焊装元器件。 云南省总工会供图 图②:李辉(左一)带领班组成员到变电站检修。 曹春霞摄
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。敢为人先、大胆探索、能挑重担、能闯难关,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。”
身着蓝色工装、肤色略黑、表情严肃,眼睛紧紧地盯着办公桌上的3台显示屏,一会儿查看线条复杂的电路图,一会儿扭头看另一面屏幕上的代码……初见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高级继电保护员李辉,就被他的严谨和专注所折服。
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,在防止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、确保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员,李辉平时负责继电保护设备的安装、调试、运行、维护,需要从成千上万的元器件和电路逻辑关系中及时排查检修。“干好这个活儿,要下苦功夫,得耐得住性子,还得有创新精神,爱琢磨、肯钻研。”李辉说。
1992年刚入行时,李辉跟着老师傅学技术,阅读了许多电力方面的书籍以及工程师所写的材料。他边学习边思考,脑子里有很多想法,在家里自主搭建了一个试验台,大胆尝试。如今,李辉还珍藏了一台老旧又厚重的笔记本电脑。“当时这台电脑卖1.8万元,我每月工资只有800元,为了买下它,不仅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,还四处借了不少钱。”李辉说。正是用这台电脑,2001年他自学微控制器技术,设计出自己的第一块电路板,制作了国内较早的微机型风冷控制器,解决了当时变电站主设备冷却循环散热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。
2011年,“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成立。他带领团队以创新解难题、增效率。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需求,就是团队攻关的着力点和方向。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。敢为人先、大胆探索、能挑重担、能闯难关,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。”李辉说。
工作室里的智能矢量测量分析仪,就是奔着问题开展创新的成果。原来,随着大量绿色清洁电能接入电网,变电站保护装置中电流的波动性变大,传统仪表检测时难以实现多路同步,效率也随之降低。如何让检测更加准确高效,成为李辉团队重点研究的课题。
宋庆林2018年加入李辉的创新团队,大学时就读于微电子专业。科班出身的他一上手就感觉到了这次攻关的难度。“从电路设计到焊接,从算法开发到排除测试故障,全得自己动手。”宋庆林说,“李师傅总是和我们一起‘挑灯夜战’,验证假设、排查故障。他鼓励我们讨论,引导大家思考,问题解决的效率大大提高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历时3年,智能矢量测量分析仪研制成功。这部平板电脑一样大小的装置,携带方便,可以精准地检测到极微弱的电流信号,进而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存在故障。
截至目前,李辉带领团队已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。与此同时,团队也从成立之初的10人发展到如今的54人,一批年轻的技能人才成长起来。
看着团队大合照,李辉露出了笑容:“我们要培养更多创新人才,让创新成为鲜明的底色,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”
版式设计:张丹峰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7月16日 19 版)
(责编:牛镛、岳弘彬)